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的若干思考

2017-02-21
新闻来源: 云南省温州商会
查看次数:2353

来源:温州日报     作者:市金融办主任


张震宇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命脉。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继续全力打好“金融改革、保障、监管和风险处置”系列组合拳、促进经济金融互动良性发展,是温州金融工作今年一个重要课题,也将为温州从“风险先发”地区向风险“率先突围”地区转变奠定基础。


一、温州经济金融生态现状

回顾2016年,我市经济金融生态已得到基本恢复,具体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是全市存款和贷款实现“双增”。截至201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625.5亿元,增量居全省第2位;存款增速从2013年全省垫底,逐年提升到2016年的10.94%,居全省第6位。另外,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072亿元,增量居全省第3位;贷款增速从2014年的全省垫底,逐年提升到2016年的5.69%,居全省第4。

二是风险企业和融资成本实现“双减”。 2016年,全市成功处置和化解风险企业357家,比2015年同期多处置10家,其中挂牌处置的120家重点风险企业全部完成,91家“僵尸企业”得到清出。同时,推动银行机构贷款利率和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持续下行,2016年末温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73%,比2011年底下降了2.93个百分点;温州地区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水平为15.98%,比金改前的2011年下降了9.46个百分点;民间借贷平均利率与银行贷款平均利率的差额从2011年的16.78个百分点,缩小到2016年12月份的10.25个百分点,民间借贷利率水平逐步回落并回归理性。

三是金融业效益和贡献度实现“双升”。2016年,全市新增金融业融资规模1487亿元,同比多增263亿元;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66.3亿元,同比增长0.7%,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9.5%,占全市GDP的比重为5.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0.4%;银行业机构利润增长156.6%,金融业税收40.8亿元,同比增长14.2%,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是27%,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是16%。

四是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实现“双降”。截至2016年末,全市不良贷款余额217亿元,比年初减少74亿元;不良贷款率2.69%,比年初下降1.12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实现“双降”。关注类贷款余额364亿元,比年初减少37亿元,关注类贷款比例比年初下降0.74个百分点,创下近两年来的最低值。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与全省平均差距基本接近,区域金融风险得到进一步稳控。


二、温州金融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国内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在新常态下做大做强温州金融,进而加大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还需要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

一是进一步调整银行信贷资金投向。2016年,全市信贷增长主要集中在政府类项目和个人购房项目,五个支柱产业和十大新兴产业贷款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减少,信贷资源配置结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

二是改进银行信贷文化。受银行系统过于注重抵押物的信贷文化影响,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信贷需求长期得不到有效供给,真正投向实体企业的资金并不多。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突破传统信贷惯性思维模式,创新推出符合民营企业成长特征和“三农” 特点的金融产品,有效推进金融资金的市场渗入,解决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问题。

三是需要进一步降低银行不良。当前,全市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率仍在高位运行,不良贷款加关注类贷款的存量规模和比重仍然较高,处置压力较大。要加大力度帮助银行卸下包袱,帮助和推动银行机构善于发放贷款、敢于发放贷款。要发挥资产管理公司专业处置银行不良贷款的作用,力争使银行不良率回落到正常水平。

四是需要防控潜在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仍在发酵,金融维稳压力巨大,要把握界限和分寸,认真做好互联网风险专项整治工作。要发挥温州地方金融监管协调合力作用,加快形成条块结合、运作高效,区域性金融管理与风险防范的有效办法,加强对地方金融组织的日常监管。要进一步探索建立互联网金融长效管理机制。

五是完善金融机构业绩考核。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进一步加大和提高中长期贷款比重,提高小微企业、“三农”的支持力度。要引导金融机构更加重视工业、服务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金融业效益和贡献度。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规模,提高直接融资占比和余额,进一步改变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不匹配。


三、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是定目标、明任务。2017年,我们将落实“稳中求进”总基调,加强金融保障功能,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防范潜在金融风险。实现“银行存款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银行贷款增速力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不良贷款率力争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新增直接融资与贷款增长基本相适应”这一目标。具体目标任务还包括:全年新增金融融资规模1100亿元以上;新增涉农和小微贷款超100亿元;保费规模达到230亿元左右;信保基金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担保、保证金额超40亿元;股份制企业总数超100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超80家,境内外上市、报会企业总数超30家等。

二是去杠杆、降成本。我们将深入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率先开展企业流动资金还款方式创新试点,鼓励银行机构积极出台企业转贷创新方式,使中小企业杠杆率降至138%左右的目标早于全省实现。同时,落实《银行债权人委员会管理办法》,推动“银行联合授信主办行制度”全覆盖;全面实施资本市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规模,优化企业融资结构;完善政府增信机制,通过信保基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企业应急转贷和企业联合抱团互助增信等试点工作,搭建银企互信桥梁。

三是抓改革、增效益。今年将继续深化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支持。与此同时,推动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发挥科创基金等各类产业基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开展投贷联动试点,推动设立银行科技支行,为科创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推动财务公司挂牌、证券公司批筹、保险公司筹建;加快温州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发展壮大;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加快温州金融集聚区建设进度,尽快发挥金融集聚效应。

四是去僵尸,化风险。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探索金融风险处置新机制,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处置案例。完善府院联席会议机制,提高司法处置效率,再清出一批“僵尸企业”。落实诉调对接机制,全面规范和提升金融纠纷行政调解工作。探索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和资产重组新模式,探索地方不良资产处置新途径。继续推进“树信心·铸诚信”风险企业区域帮扶试点,深化25个重点镇(街)帮扶工作,处置80家以上重点风险企业。继续化解重大风险企业担保圈,逐步实现金融风险处置工作常态化。全面落实         《温州市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每季公布打击逃废债名单,促进金融生态恢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