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介生:温州商界公认的儒商
2016-07-12
新闻来源: 云南省温州商会
查看次数:3273
要了解温州人,把脉温州的商业文化,现年50岁的上海市工商联温州商会(简称“上海温州商会”)会长杨介生是一个很好的人选。这位温州商界公认的儒商与绝大多数温商一样,从市场经济中获得的第一桶金是苦难,1980年,教师出身的杨介生怀揣着300元只身来沪,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最早一批在上海创业的温州商人。
在众多温商中,杨介生是一个不多见的传奇人物,他亦儒亦商,从当初300元起家,到今天成为赫赫有名的上海锦丽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商业上的奇迹自然不必多述,在成功经商的同时,杨介生还兼任了华东师范大学等沪上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将他多年的经商之道传授给莘莘学子。
上海温州商会成立至今已有10年,杨介生连续担任了第二、第三届会长,他说,在上海的温州人是全球除温州本地以外温州人规模最大的一个群体。“上海之所以如此吸引温州人,是因为这座城市的综合魅力比较高!”杨介生说,对于温州人而言,上海是国内的一个制高点,在这个人才高地,温州企业可以吸纳到更多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同时,依托上海,可以借船出海,加快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温州人看好上海,还因为上海的教育、治安环境,这对于他们培养企业接班人都有好处。”
目前,全球共有240万温州人分布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温州人戏言,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咱温州人。杨介生谈及温州特有的商会文化时说,仅国内,注册的地一级以上的温州商会就有178家,至于县一级的就更多了。
杨介生认为,这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合作文化,温州人不是生来就有钱的,在创业初期,温州人比很多地方的人都要贫穷,温州人到外面跑生意,订单拿回来了,却没有钱生产,怎么办?“温州人很早就明白,只有先把一个人搞上去,大家才能都有饭吃。”
于是,兄弟姐妹、亲朋好友便主动凑钱,帮助他尽快安排生产,这是温州最初民间融资一个非常有效也很普遍的方式,当然后来也衍生出了各种形式的抬会、标会。“虽然抬会、标会出过事情,但毕竟是极少数的,不能因此全盘否定这种融资方式,温州早期如果没有这个方式,也发展不起来!”杨介生说。
在商会的平台上,企业可以互相支持,你有什么项目不能做,可以分给有实力的同乡。杨介生认为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可以互相学习。他说,人发展到一定程度,自我感觉就会过于良好,企业内部无人敢说他,但是到了商会,都是老板,可以直言不讳,直接指出彼此发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企业发展集思广益,大有裨益。
身为文化人的杨介生一直看重文化在生产力中的作用,他认为,经济发展中,最成功的部分一定是文化在起作用。
关于文化
当了6年的上海温州商会会长,杨介生说他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率先在全国178家温州商会中,率先打造了一个学习型的商会文化。“这6年是温州人在上海发展最快的6年,我们始终把学习摆在商会文化的第一位!”
从2005年开始,上海温州商会启动“人文东方”系列讲座,杨介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最终促进两大价值的提升——一,企业家在商业活动中的价值;二,企业家从人的角度全面发展的价值。
在杨介生看来,温商既然来到上海,就等于一只脚跨上了国际的舞台,不能再把自己局限于温州企业家的范畴,“你就代表着中国的商人形象”。
温州人有一种豪气,想引领中国民营经济,这也是温商一直追求的目标,“没有国际化企业家的素养,如何实现企业国际化?!”
杨介生解释,温商距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多远,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方向不能搞错。“这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我觉得说温州人很有钱的人不少,但说温州人很喜欢学习的人不多。”
为提升企业家的“两大价值、三个素养”,商会请来了上海大学历史学系知名学者朱学勤主讲商业文明,“生意人一定要知道什么叫工商文明,重商了不等于就文明了,企业家还有一个社会责任,明白了工商文明,我们就知道该怎样去努力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专家周国平感慨,他还是第一次被商会请来给企业家讲哲学。
比如,对于财富和成功的概念,告诉企业家们,有了财富,不等于成功了,成功的内涵除了财富标准,还有人格是否高尚等精神层面的要求。“还有埋地雷的问题,给企业家敲警钟,不要在发展过程中越过道德底线、法律底线。”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上海温州商会请来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孙景尧教授,请他围绕灾难文化作了主题为《留得真爱在人间》的主题讲座。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上海温商捐款登记在册的就有6600多万元。
“温州一些企业早期发展过程中忽略了一些底线问题,确实损害了温州人的形象。一个高素养的企业家才能赢得社会的承认。”杨介生认为。
受永嘉学派中利与义两者关系的影响,温州人一直存在帮助弱势群体的意识,杨介生说,温州人出手一直很大方,这一点从他们对待亲朋好友的方式可见一斑。“现在通过专家的表述,让他们更加系统、深入、具体地明白,什么叫爱,什么叫社会责任,什么叫财富文明。”
在众多温商中,杨介生是一个不多见的传奇人物,他亦儒亦商,从当初300元起家,到今天成为赫赫有名的上海锦丽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商业上的奇迹自然不必多述,在成功经商的同时,杨介生还兼任了华东师范大学等沪上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将他多年的经商之道传授给莘莘学子。
上海温州商会成立至今已有10年,杨介生连续担任了第二、第三届会长,他说,在上海的温州人是全球除温州本地以外温州人规模最大的一个群体。“上海之所以如此吸引温州人,是因为这座城市的综合魅力比较高!”杨介生说,对于温州人而言,上海是国内的一个制高点,在这个人才高地,温州企业可以吸纳到更多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同时,依托上海,可以借船出海,加快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温州人看好上海,还因为上海的教育、治安环境,这对于他们培养企业接班人都有好处。”
目前,全球共有240万温州人分布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温州人戏言,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咱温州人。杨介生谈及温州特有的商会文化时说,仅国内,注册的地一级以上的温州商会就有178家,至于县一级的就更多了。
杨介生认为,这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合作文化,温州人不是生来就有钱的,在创业初期,温州人比很多地方的人都要贫穷,温州人到外面跑生意,订单拿回来了,却没有钱生产,怎么办?“温州人很早就明白,只有先把一个人搞上去,大家才能都有饭吃。”
于是,兄弟姐妹、亲朋好友便主动凑钱,帮助他尽快安排生产,这是温州最初民间融资一个非常有效也很普遍的方式,当然后来也衍生出了各种形式的抬会、标会。“虽然抬会、标会出过事情,但毕竟是极少数的,不能因此全盘否定这种融资方式,温州早期如果没有这个方式,也发展不起来!”杨介生说。
在商会的平台上,企业可以互相支持,你有什么项目不能做,可以分给有实力的同乡。杨介生认为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可以互相学习。他说,人发展到一定程度,自我感觉就会过于良好,企业内部无人敢说他,但是到了商会,都是老板,可以直言不讳,直接指出彼此发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企业发展集思广益,大有裨益。
身为文化人的杨介生一直看重文化在生产力中的作用,他认为,经济发展中,最成功的部分一定是文化在起作用。
关于文化
当了6年的上海温州商会会长,杨介生说他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率先在全国178家温州商会中,率先打造了一个学习型的商会文化。“这6年是温州人在上海发展最快的6年,我们始终把学习摆在商会文化的第一位!”
从2005年开始,上海温州商会启动“人文东方”系列讲座,杨介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最终促进两大价值的提升——一,企业家在商业活动中的价值;二,企业家从人的角度全面发展的价值。
在杨介生看来,温商既然来到上海,就等于一只脚跨上了国际的舞台,不能再把自己局限于温州企业家的范畴,“你就代表着中国的商人形象”。
温州人有一种豪气,想引领中国民营经济,这也是温商一直追求的目标,“没有国际化企业家的素养,如何实现企业国际化?!”
杨介生解释,温商距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多远,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方向不能搞错。“这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我觉得说温州人很有钱的人不少,但说温州人很喜欢学习的人不多。”
为提升企业家的“两大价值、三个素养”,商会请来了上海大学历史学系知名学者朱学勤主讲商业文明,“生意人一定要知道什么叫工商文明,重商了不等于就文明了,企业家还有一个社会责任,明白了工商文明,我们就知道该怎样去努力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专家周国平感慨,他还是第一次被商会请来给企业家讲哲学。
比如,对于财富和成功的概念,告诉企业家们,有了财富,不等于成功了,成功的内涵除了财富标准,还有人格是否高尚等精神层面的要求。“还有埋地雷的问题,给企业家敲警钟,不要在发展过程中越过道德底线、法律底线。”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上海温州商会请来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孙景尧教授,请他围绕灾难文化作了主题为《留得真爱在人间》的主题讲座。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上海温商捐款登记在册的就有6600多万元。
“温州一些企业早期发展过程中忽略了一些底线问题,确实损害了温州人的形象。一个高素养的企业家才能赢得社会的承认。”杨介生认为。
受永嘉学派中利与义两者关系的影响,温州人一直存在帮助弱势群体的意识,杨介生说,温州人出手一直很大方,这一点从他们对待亲朋好友的方式可见一斑。“现在通过专家的表述,让他们更加系统、深入、具体地明白,什么叫爱,什么叫社会责任,什么叫财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