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banner1

商会的历史作用与时代使命

2016-03-16
新闻来源: 云南省温州商会
查看次数:3021

近代商会的前身是会馆

    商会组织发源于法国,在中国则是近现代化的产物,初期被称为会馆。会馆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商会,它是外地商贾讨论商事、制定商规、沟通感情、交流信息、洽谈生意、签订合同、调解矛盾、协调关系和娱乐休闲的场所,在维护古代商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文化融合、倡导社会公德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近代商会的历史作用

清末实行新政,随后就有了近代意义上的商会组织。1903年清廷按照国际惯例成立了商部,排在外务部之后,位列第二。当时商部非常支持商会的发展,商会有很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不但管理企业,还兴学堂、办杂志,参与社会管理,帮助政府收税。

清末新政主要就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与国际接轨,不存在什么机构臃肿需要改革的问题,政府对商业与经济基本上是不管的,也没有什么政策限制,有关事务都由商会管理与协调。

辛亥革命前夜,中国各地的商会达到了1000余家,这是中国资产阶级成长为独立的阶级和全面成熟并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标志,这些商会不但在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还是辛亥革命的依靠力量。

而辛亥革命作为近代最具历史进步意义的一场革命,之所以流血不多,成为一场低成本高效率的革命,主要得力于各地商会的参与、调控与斡旋。

民国以后商会的地位

民国时期的商会,基本沿袭前清的做法,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北洋时期和蒋介石统一全国后,商会的性质、作用都一脉相承,没有根本改变,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都有《商会法》,说明当局对商会的尊重。

商会在抗战中的作用也是不可磨灭的,无论是在敌占区还是在敌后,各地商会都在最大程度上给予前方以巨大的支持。

当代商会的大致轮廓

新中国成立后,商会很快就被解散替代了,但各地商会对新生的共和国有三大贡献值得一提,一是为恢复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支持共产党政府的正常运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在抗美援朝中捐款捐物贡献巨大;三是帮助政府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这个改造结束了,商会的历史使命也就终结了。

1953年成立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央政府主管的“中国民间商会”,即后来的“全国工商联”,为省部级单位,设有党组,省市县都有对应的机构,从此商会失去了独立自治的民间法人社团性质,到“文革”期间,这个组织也被解散了。

改革开放后,工商联恢复活动,但“御用”性质没有改变,随着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民营经济的崛起,政府放开了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允许成立经济类、慈善类和社会福利类型的社会组织,所以各地商会、企业家协会、行业协会等陆续成立。

近几年又放开了地级市成立异地商会的限制,目前异地商会办得最为活跃和最具实效的是广东、浙江、福建、江苏等省市,已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与利益诉求集团。

商会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帮会,是企业之间抱团取暖、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做大做强的民间组织。它是政府的帮手,也是政府的对手,可以帮助政府管理协调企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可向政府争取企业的合法权益和扶持政策。


但是商会不能仅仅只关心自己的企业发展,关心自身财富的创造与积累,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些慈善事业,还要有历史的责任感和时代的使命感。

商会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商会的核心成员是企业家,这是一个最具基本共识也是最务实的群体和阶层,由他们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共识的形成是最有成效的,它比知识界和知识分子更具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与社会渗透力和延展力。商会在助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不但是近代中国经济的领航者和牵引者,也一直是近代中国政治进步、社会和谐与民主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