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banner1

朱清国:专业市场见证经济复苏

2015-09-24
新闻来源: 云南省温州商会
查看次数:3117

    广州温州商会会长

    广州钜沣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广州温商群体

    温州人总数:20万人左右

    行业分布:

    服装及面辅料、皮具、皮革皮鞋、美容美发化妆品、包装印刷、机电、汽摩配件、工艺礼品等

    特色行业:

    国际品牌代理,300多家温州籍企业参与,目前拥有国际顶尖品牌二十多个,囊括了金利来、鳄鱼恤、花花公子、梦特娇、欧时力、华伦天奴、皮尔卡丹、卡丹路、啄木鸟等。年总产值逾1000亿元,年均创税20多亿元。

    朱清国

    在经历了金融危机期间短暂的低潮与其后快速的复苏之后,以经营专业市场闻名的广州温州商会会长朱清国,近日在广州与广百集团强强联手,启动广交会流花展馆开发项目。他说,专业市场就是经济复苏的一个符号,“对于广州温州人来说,2008年的金融危机早已成为过去,他们的强劲复苏,成为广东经济复苏的一个缩影。”

    “做适当的事”就是做市场的秘诀

    2002年,朱清国从承包铺位转租开始,全力介入市场开发。他抓住广州中大九州布匹市场升级改造的机遇,联合当地温商,投资4.8亿元,将一处原来的铁皮屋改造成6.8万平方米的中大九洲轻纺广场。这是中大纺织商圈内,继广州国际轻纺城之后最大的面辅料专业市场。经历过因金融危机而产生的短暂低潮后,现在的九洲轻纺城已经强劲复苏,各项指标都已超过了2007年的最高峰值。

    记者:现在的中大九州轻纺市场在广东乃至全国的纺织品专业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你开发的第一个市场项目吗?它的成型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朱清国:我的第一个专业市场项目是在广州上下九步行街旁边的“华林玉器城”,而“中大九洲轻纺广场”则是我第一个大型的专业市场项目。从立项到开发,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说服其他温州老乡团结一致参与到该项目的筹建、认购中”。

    记者:你认为市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未来的专业市场将朝着哪个方向发展?

    朱清国:其实市场的成功是没有秘诀的,有的只是市政府对项目的支持以及温州人本身的抱团。其实我们并没有“开创专业市场新模式”,只是按照当下市场经济发展,做适当的事情。未来的专业市场应朝着与国际化接轨的方向发展,创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品牌,而不是只为外国品牌代理或者OEM。

    携手国企要有共同利益

    不久前,朱清国与广百集团强强联手,共同开发广交会流花展馆,将其打造成一个集贸易、展示、设计、营销、资讯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服装展贸中心。一批批的国际国内顶级时尚品牌签约进驻,大量的温州经营户抢滩该展贸中心,“这也是广州温商经济复苏,广州经济复苏的一个直接体现。”他说。

    记者:运作广交会流花馆与你开发其他市场有区别吗?

    朱清国:有的,这个馆是103届广交会的举办地,是曾经的中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平台,承载了几十年的繁华和国际情感。这些背景,决定了它的起点、定位的高端化。我们将在项目的西广场打造一条全国绝无仅有的广交会历史文化长廊,展示广交会的重要历史事件。在项目的南广场,我们要为每届广交会竖一面会旗,并配搭部分知名品牌的旗帜,形成“万国旗”的效果。同时,我们也将保留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性建筑——广交会中苏友谊馆,把它打造成全球服装界的“百老汇”,以各种华丽的时尚秀表演吸引游客。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做广州第一家三维立体体验馆等。

    记者:与广百集团这样的知名国有企业合作,有何技巧,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双方的各自优势?

    朱清国: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把这个项目做好,把这张名片擦亮,因此沟通上自然是达成共识的。国企的处事方法比较严谨、民企的处事方法比较灵活,因此本项目恰恰把国企、民企的优点结合在一块,既严谨又灵活,使得事情完成质量往往都能事半功倍。

    记者:你觉得国企与民企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两者合作的关键何在?

    朱清国:国企与民企最大的区别就是处事方法不同,一个比较严谨,一个比较灵活。在民企与国企接触合作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有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才能顺利磨合,最终完成目标。

    温商是行商,粤商是坐商

    粤商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影响最大的一个“商帮”之一,它的变迁和发展趋势对广东乃至全国经济都有巨大影响,然而近年来,从广东媒体到学界却屡屡将其与温商抓对,进行对比与交流,朱清国便是此类论坛的常客。

    记者:很多人都拿粤商与温商做比较,你怎么看待这两个群体?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最大的区别又是什么?

    朱清国:温商与粤商最大的区别就是——温商是“行商”,而粤商是“坐商”。所谓“坐商” ,就是在经营过程中,经营者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等客人上门。而“行商”用以前的眼光来看,就是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就是商人将商品推广上门的这种经营方式。现实中这种经营方式早已经不是只定位在小商小贩的定义上了,由于和工厂企业的结合,这种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温商和粤商相融合会越来越普遍。近十几年,来到广州的温商被同化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为了企业的生存,粤商“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也将在市场竞争中被打破,从而像当代温州商人那样闯荡江湖。

    记者:作为粤商的发祥地,广州又有哪些是值得温州学习的?

    朱清国:广州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经过三十多年的历练,在投资环境上日趋完善,成为了具有地方特色、发展潜力无限的“投资胜地”,有很多值得温州学习的地方。其最大的城市特点是“包容”,这也是我们这些温州人在这里落地生根的重要理由。广州对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外来者,没有设置一个专门的门槛,所有人都有均衡发展的机会。同时,广州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市场壮大和行业细分同时进行的过程。这既有政府在政策引导和规划上所起的作用,也有商家本身的集聚效应。

    有些媒体 在“炒”温州人

    去年以来,从股市到楼市,从煤炭到黄金再到农产品,关于温州游资“兴风作浪”的说法不绝于耳。面对这种现象,今年初,朱清国主动在媒体上澄清,他说,温州资本对于各种涨价的影响被明显放大,更多的温州资本正陆续回流实体经济,用于扩大再生产。

    记者:对于各种媒体所说的“温州炒家”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

    朱清国:在我看来,温州人善于“炒”这一话题,其实也是被“炒”起来的,是市场本身的需要而已。市场经营者本身,为了扩大市场和销量,住住借机炒作。而有些媒体,在不知不觉中,有意无意间把事情夸大了。这种现象,反映了温州人独到的市场触角和眼光,当然,还有他们的“敢为天下先”这种品质。事实上,在广州的温州人,真正投身去“炒”的没有几个人,都是以投资实业为主。

    记者:对于家乡温州的发展,你还有哪些建议?

    朱清国:温州是一个以民营经济发展为特色的城市,其民间资金的活跃程度世人兼知。如何做好温州民间资金的功课,对于温州未来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要实现温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改善投资环境外,充分利用本地的金融资源优势,集聚资金、吸引资金向投资转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发挥金融资源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实现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整合区域金融资源优势,打造温州区域金融中心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温州现在正在开发的瓯江口新区,可以向着更高端的设计去规划发展,将其打造成一个类似于上海陆家嘴的金融中心。

■记者手记

    非典型的温商

    朱清国的办公室分为里、外两间,外间是作为接待和办公之用,里间则是书房和研墨挥毫之所。内室正中一张长方形桌子上,摆放着端砚、湖州毛笔和一大叠宣纸,悬挂着的广东书画艺术研究会聘请朱清国为名誉会长的聘书格外显眼。几案上一幅墨迹未干龙腾虎跃的书法,写着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诗:“羡君素书常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笔者虽然对书法没有研究,但从中也略识其挥毫功夫已属不浅。

    翻开书柜中几本儒学、管理学方面的书籍,看到不少篇章留有用铅笔所作的横杠、圈点及眉批记号,一部《药师经法研究》上、下册,还有彩笔重复的多种标志痕迹,足见这么多书籍并不是充作风雅的时尚摆设。

    笔者采访过大量的温州商人,尤其是许多年纪轻轻便早早在异地打拼的温州商人,他们受困于各种因素,文化程度都不高,只有在赚到钱之后,才会想到或有机会去“深造”学习,而这种学习更多的是参加某些“MBA”班。朱清国则把学习从过去贯穿到现在,不单是事业上,更融入到了生活中。也许现在温州商人里这样的“朱清国”还不多,但我想将来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朱清国”出现,我们姑且称他们为新一代的温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