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首批215辆公车顺利拍卖 提供地方车改新标本

2015-07-21
新闻来源: 云南省温州商会
查看次数:3553

 

    6月24日,温州公车改革迈出实质性一步,首批215辆公车顺利拍卖成交。记者注意到,温州车改主要的思路是:拍卖所有公务车,近程货币化补贴,远程市场化租车。这种“华山两条路”的尝试是继杭州、昆明等地之后,又一个供有关部门、媒体、网民等研究和参考的地方车改标本。

 

  近些年,不少地方在公车改革方面先行试水,有官员变相加薪式“摸着‘金砖’过河”的,也有昆明等地确实取得一定改革成效并获得网民和基层群众好评的。褒贬不一的民声反映了车改自下而上摸索进行的复杂和艰难。但是记者认为,不管怎样,地方先于国家有关部门推进的车改都有其标本意义,需要本着严格监督的态度予以鼓励。

 

  记者注意到,对于温州车改模式和媒体报道的拍卖细节,媒体和网民高度关注。有的对于拍卖车辆的成交价格提出质疑,有的对于温州车改未来会不会成为“补贴照领、公车照坐”提出担忧。所有这些声音,都应引起地方有关部门重视,并积极用准确、翔实的信息公开进行回应,把民声和民意作为监督和推动公车改革的最大动力。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领导曾经指出,公车改革的基本方向应该“坚持市场化、社会化,采取适度、公平的货币化手段,改变传统的公务用车运行机制和提供方式”。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也曾经介绍,按照中央部署,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全国公务用车改革指导意见,目前正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在此基础上,待时机成熟时,将出台具体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方案。

 

  由此可见,全国范围内的公车改革方案值得期待。在方案出台之前,应当鼓励地方按照相关精神和民意期待,在各方的严格监督下进行改革探索。尤其要注重公车总量、运行费用等关键数据的公开,以及对拍卖流程、第三方评估等监督机制的建立。

 

  同时,地方车改还要从善如流、不断纠偏。地方主管部门要意识到,复杂的公车改革绝不是“一次性成型”的,地方车改要及时根据各方的监督意见和建议,对方案、细则进行动态调整。也要积极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在考虑地方经济差异的背景下吸收好的思路和制度。站在收入分配改革的高度,既要重视车改前后节省财政资金的绝对值,又要考虑公务员车贴发放标准与地方低保标准差距的合理性。

 

  尤其是在车改政策制定、实施的过程中,要引入纳税人监督、听证机制。车改前用于公务车支出的资金数量、车改要节约的目标资金数量要清清楚楚,要避免简单按照级别高低分钱的货币化分配取向,多鼓励实报实销,多鼓励公务员利用公交车、公共自行车办事、上下班,这是政府机关转变作风的重要一环,也是以公车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应有之意。